北大博物館25周年館慶!這波展覽不要錯過~
迎來她的25歲生日啦~
作為藝術交流的一次重要契機
一大波中外藝術家的珍貴作品
正在展出
快來了解一下!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
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
在諸多國際藝術組織的鼎力支持下
精選14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鮑蓓
鮑蓓 《時空》 2016年
鮑蓓作品展示了她對時空的思考,她認為一切都存在于兩個事件或點將出未出時的位置,畫面中的椅子就象征著“空”,暗示著已走的人和未到的人,它并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代表了“大的希望”。
版畫更注重內心的表達,她認為這更接近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意境。
弗萊德·內克
弗萊德·內克《12/7/65,2號》 1965年
弗萊德·內克是德國不萊梅大學計算機科學院計算機圖形學與交互系統(tǒng)的教授,他也是不萊梅藝術大學數字媒體的講師。
內克在1965年舉辦了他的第一個算法藝術展,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電腦進行自動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已在全世界展出。
E.V.戴
E.V.戴《苔蘚球——冥想的概述效果》 2018年
E.V. Day是一位紐約藝術家,他的作品探索性和幽默的主題,同時采用重力挑戰(zhàn)懸掛技術。
通過操縱流行文化的標志性圖像,Day重新將可識別的動畫變成新形式,以闡明角色中的矛盾并延伸社會陳規(guī)陋習。
帕特麗夏·古茲曼
帕特里夏·古茲曼《冥想》 2018年
帕特麗夏·古茲曼的《冥想》以極為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一位印第安老人的凝視。
她說“畫面的主人公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會走出自己的村子,但是他的這種眼神可以使人感受到一部分他的世界觀,是可以與人類有共鳴的,人類之間并沒有你們或我們的分野,都是可以相互貫通理解的”。
泰祥洲
泰祥洲 《天象·方壺》 2017年
泰祥洲的作品《天象·方壺》采用了宋畫的技法和絹本材料,描繪了被抽離時空的宇宙景象,山石的形象借鑒了隕石的一些形態(tài)。
他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直在思考我們未來要去哪里,這些天體給繪畫帶來了不確定性,‘方壺’在中國古代既代表了蓬萊仙境,也代表了微縮的宇宙,正是我這件作品的真實寫照”。
1993年- 2018年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于1993年5月27日正式開放,是我國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1986年在賽克勒先生和夫人的慷慨幫助下破土奠基。
賽克勒先生是一位美國醫(yī)學博士、著名的收藏家和慈善家,一生鐘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文物的保護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自建成開放以來,賽克勒博物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一身,舉辦了以考古、藝術及北大師生科研生活為主題的多項展覽。
包括以北大師生考古發(fā)掘重要收獲為基礎的基本陳列“燕園聚珍”、以唐納德·斯通捐贈為主體的西方版畫展和“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推介的國際藝術家展覽。
考古類展覽
版畫展
教學生活類展覽
“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
感謝許多熱愛藝術的專業(yè)人士
他們的努力與付出
讓我們不出國門
就能欣賞到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
25周年慶的這波展覽
一定要去看看哦!
展覽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展覽時間:即日起-8月27日
開放時間:9:00-16:30
Hash:678fce28bfc87c1a580cc089debf3ef10cd21745
聲明:此文由 海淀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