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jié)之最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 ”
石場敖家墳北墓群全貌
位于金沙縣石場苗族彝族鄉(xiāng)鹿樓村的敖氏墓石刻和位于清池鎮(zhèn)園坪村的羅氏墓石刻,統(tǒng)稱金沙“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是2013年5月3日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敖家墳石刻以其建筑規(guī)模的宏大,書畫作品內容的豐富,格調的高雅和雕刻技藝的精湛,被省內外專家學者譽為“黔西北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而題材內容豐富,書法流暢,雕工精湛,充分體現了黔西北石雕藝術風格的羅氏墓石刻,則被譽為“保留在石頭上的史書”。
敖家墳石刻
坐落在金沙縣石場苗族彝族鄉(xiāng)境內的敖家墳墓群,是敖氏祖孫三代七人的墓地。1982年,敖家墳墓群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敖國治是一個“儉憐一粟,勤惜分陰”的人,經過他數十年的苦心經營,逐漸發(fā)家致富。敖國治去世后,其子敖正科繼承了家業(yè),他“遵其家規(guī)、奉其父訓”,遂成為一方巨紳。清光緒20年(公元1894年),敖正科年方25歲的獨子步錕,不幸染病身亡。因過度悲傷,僅過了兩年,敖正科又撒手西去,家中僅存敖家兩代遺孀慘淡經營。敖氏兩代遺孀遂變賣家中大部分田產,在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建成了北墓群。墓群建成后不到10年時間,兩位遺孀又都相繼離世。敖氏族中之人憐憫敖正科一家人的不幸際遇,根據兩位遺孀遺言,變賣敖氏家中剩余財產,于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建成了南墓群。
敖家墳石刻
敖家墳墓群坐落在石場苗族彝族鄉(xiāng)鹿樓村牛頸坡的半山腰里,由南、北兩組墓群組成,均坐東朝西,依山勢而建。坡地里,兩組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銀灰色石雕群,猶如兩枝永不凋謝的奇葩,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顯得更加光彩奪目。南、北兩組墓群相距40余米,一律沿東西向軸線布局,皆四層臺依山勢而立,自西而東逐一向上遞增,構成兩座相似的封閉式四進整體。兩墓群外沿,均以“門樓、牌坊、欄柵、側照壁、后照壁”與分段“墻垣”連接合圍。門樓、牌坊、欄柵、照壁上的圓雕龍鳳、浮雕翼角、鏤雕紋飾等錯落有致,敦厚凝重,典雅古樸。墓群建筑上,云集著清代秀才楊佐清所撰書作和匠師唐再廷精雕細琢的石刻。它們以不同規(guī)格的形式版面,鑲嵌在墓室的各個部位,形成了“有面必刻,無空不鐫”的格局。縱覽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精妙絕倫的書法和圖畫,讓人大飽眼福,感慨萬千。
敖家墳石刻
在書法雕刻方面,楷篆行草兼有,多用陰刻和雙鉤勒技法。其上共有楹聯、題詞、律詩、散文、墓志等作品數十件,3000余字。這一面面不同體例、不同刻技的作品,或規(guī)整端莊,或流放融通,無不神注氣足,渾圓潤澤,盡顯書法藝術的精妙。在版式上,題材廣泛,刻工精細。其構圖選材十分豐富,或取材歷史故事,或借神話傳說,或用民間說教,或描摹傳統(tǒng)神物,或以自然景物為對象,在須彌座、抱鼓、柱基、橫梁、駝峰、鑲板、坊頭、翼角、瓦當等構件上,以線刻、鏤刻、凸面減地刻、浮雕、圓雕等技法,運刀于堅硬的料石,雕刻出各種形狀的圖案及雕塑1000多幅。眾多生動的刻面內容,充分反映了作者對人類歷史和自然的諳熟和高深的創(chuàng)作意境。全墓群共刻有人物千余,馬匹近百,植物30多種,花紋圖案50多類。這些以人物、動物、風景,以其相間構作的畫面,在線條的使用上,既剛健豪放,又流暢自如;在人物刻畫上,既準確概括,又生動細膩;在內容表達上,既抓住情節(jié),又突出主題。刀隨畫展,使得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滿著真中蘊幻、幻中見意的韻味,場面壯觀,形象生動,呼之欲出,表現出高超的藝術魅力。
敖家墳石刻
敖家墳石刻內容豐富,結構嚴謹,線條流暢,刻工精細,人物形象逼真,鳥獸生動活潑,花草爭奇斗艷,書法藝術高超,不愧為“黔西北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
清池羅氏古墓群石刻
羅氏墓石刻位于金沙縣清池鎮(zhèn)園坪村一個小地名叫大坡的地方,與敖家墳隔河相望,建于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占地面積160平方米,為三碑四柱五帽牌坊。羅氏墓石刻在工藝上保持了中國傳統(tǒng)石刻的線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鏤空雕、圓雕等工藝,圖案以中國傳統(tǒng)經典文化為主,體現“吉祥如意”、“忠孝禮義”和“福祿壽喜”等內容。羅氏墓石刻有石刻圖案400余幅,題材內容豐富,書法流暢,雕工精湛,充分體現了黔西北石雕藝術風格,被譽為“保留在石頭上的史書”。(葉光良)
編輯:吳春妹
監(jiān)制:王應軍
大家都在看
NEWS
畢節(jié)之最 | 國內迄今發(fā)現的最大杜鵑花樹——百里杜鵑花王
畢節(jié)之最 | 全國樹齡最長的古玉蘭樹 ——靈峰寺明代古玉蘭樹
畢節(jié)之最 | 全省唯一的城區(qū)天然大瀑布——響水灘瀑布
Hash:8ae902fab81c4bc54ae95217d0b3f58c0d780678
聲明:此文由 云上畢節(ji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