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蘊乳山丨漢代往事 置縣育犁
依山傍海
山清水秀
交通便利
經濟發(fā)達
文化繁榮
民風淳樸
……
這些詞都是你對美麗乳山的描繪嗎?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這方我們引以為傲的土地
在漫長的時光中經歷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讓我們探尋歷史的足跡,一起去感知~
【昭明鏡】
正面光滑平整,背面有精美紋飾和銘文。昭明鏡是漢代流行的一種青銅鏡。
【陶耳杯】
古代飲器,可用來飲酒盛羹,流行于兩漢時期。陶奩,器身有對稱獸耳,奩為古代的“化妝盒”。
這些漢代文物
均出土于今育黎鎮(zhèn)城陰村
在城陰村附近的北勇家、泊子等村
也有大量漢代文物出土
這是巧合嗎?
在城陰村南的小平原上,聳立著兩塊石碑。一塊上書“漢育犁故城”,立于1935年,令一塊上書“育黎古城遺址”,立于1986年。既然曾有漢代古城在此,那城陰村周邊出現(xiàn)大量漢代文物就不難解釋了。
“育犁”一詞最早見于《前漢書》。東漢建武五年,存在了230多年的育犁縣被并入牟平縣,此后再無以縣名的身份出現(xiàn)。雖然育犁縣這一名稱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了,但其治所在何處,《前漢書》未有記載。第一次記載育犁治所的是北宋樂史所撰《太平寰宇記》:“育犂,漢立縣,后漢省并入牟平,蓋在今郡東南一百二十里?( jué)港水側近,以地良沃,故以育犂名邑。”而據(jù)考證,?港水即為城陰村南河,這成為育犁古城位置的重要依據(jù)。 民國二十五年,《牟平縣志》總纂于清泮曾到故城遺址考察,并立“育犁故城碑”,撰文記敘育犁之沿革。近代以來的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也佐證了舊時人們對育犁古城位置的推測。
目前,育犁古城遺址尚未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它的真實面目仍無從知曉。故城雖已湮沒,但地名猶存,育犁這個地理名稱歷代沿用,因襲迄今。
在乳山還發(fā)現(xiàn)了重要的漢代金屬冶煉遺址,其中,馮家鎮(zhèn)葛口漢代冶銅遺址最為顯著。
如今,葛口冶銅遺址的殘渣堆仍清晰可見,俯拾皆是。遙想2000多年前的此地,必是爐火熊熊、人聲鼎沸。專家稱,漢代金屬冶煉遺址為數(shù)不多,與居住遺址的數(shù)量相比可能是一比一百的比例。當年境內就有冶煉窯,說明礦藏豐富,也說明了人們已經有熟練開采利用的技術了。乳山境內鐵藏豐富,漢代曾于冶處置鐵官。北宋文學家、地理學家樂史撰《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鐵官山,在文登縣西百四十里。按此山去牟平百里,錮鐵之處猶存。漢置鐵官。”值得一提的是,乳山境內還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鐵器窖藏遺址。
由于鐵器易銹蝕,且用途廣泛可以回收利用,所以現(xiàn)今遺留的鐵器存世量很小。一次性出土這么多的鐵器,在乳山境內還是第一次,在膠東半島也屬罕見。這一窖藏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漢代生產生活用具提供了有重要價值的實物資料。
漢代文化統(tǒng)一,科技發(fā)達,華夏族自漢朝以后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為華夏文明的延續(xù)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以后,中原人口東移,乳山境內村莊漸增,共發(fā)現(xiàn)了28處漢代遺址和墓群。遺址和墓葬中很常見的遺物,說明境內人丁比較興旺,生產發(fā)達,此時乳山已融入了漢代經濟文化的統(tǒng)一性中。
Hash:f336f9d468329b314af4cb6d64a6c470224bdeb2
聲明:此文由 乳山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相關推薦
-
小眾而又安靜,五一去蓮都、乳山這些長壽之鄉(xiāng)隱世古村瞧一瞧!
有山有水,風景秀麗舒適清新,波光粼粼可能已經吸引不了一心想“放逐都市塵囂、回歸恬靜生活”的人們于是他們開始回頭尋找那些隱藏在山野之間的村落卻驀然發(fā)現(xiàn)那些原野中的古村落竟美得如此驚心那里有爛漫田野、古屋舊祠還有說不完的古老故事遵循了千百年的習俗蓮都古村,小眾而又安靜,風景也很美!▼西溪村素有“耕讀傳家、文化興村、以德治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
這個顏值爆表的園中仙境,乳山今夏最值得pick的寶藏地點,一定要來!
紫氣東來,福如東海紫氣東來福如東海福如東海園區(qū)曲徑通幽,綠樹繁蔭,空氣清新,幽雅別致的景色讓園區(qū)四季宜人。亭臺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十二生肖牌樓、福音廣場、鳳鼓廣場、五福牌廊、福罐廣場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游趣無窮。“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福如東海文化園,便是林語堂老先生筆下令人快哉的宅屋。湖面垂柳環(huán)繞,婀娜點水。十余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
-
乳山八大鄉(xiāng)村紀念館,傳承民俗文化,留住鄉(xiāng)愁記憶!
一、田家村膠東育兒所紀念館位于乳山市崖子鎮(zhèn)田家村,7250平方米,膠東育兒所舊址、膠東育兒所紀念館等組成。和其它鄉(xiāng)村記憶館多展示本村或本地區(qū)歷史、文化、民俗不同,田家村膠東育兒所紀念館主要展示了忠心向黨、感恩圖報、堅貞不屈、慷慨無私的乳娘精神。二、小孤山村鄉(xiāng)村記憶館位于乳山市大孤山鎮(zhèn)小孤山村,360平方米,原為本村始建于清末的于氏祠堂,館內藏品80多件,是乳山市第一處村
-
乳山四大最美海島:山海相依,風景如畫!
小青島位于乳山市乳山口灣南,登上此島,可觀海聽濤,品味大海的神韻,更可到漁家做客,品味漁家美食,領略漁村風情。宮家島位于乳山市銀灘旅游度假區(qū)。清朝期間建造的龍王廟至今仍存。環(huán)島有游艇碼頭和上百處供垂釣的天然巖礁,游人登島或觀海聽濤,或悠然垂釣,如臨仙境。杜家島位于乳山市海陽所鎮(zhèn),這里有清朝名人宋煊文故居。戰(zhàn)爭年代,該島屬海防前線。登島上山,盡覽島嶼全貌和軍營遺跡,還可體驗空中滑
-
乳山育黎古城遺址,其中文物堪稱精品,乳山歷史源遠流長!
育犁故城遺址保護碑及漢育犁故城碑育犁故城遺址位于乳山市育黎鎮(zhèn)城陰村南150米的平原上,西距諸往村3.5公里,東北距汪水村1.5公里,東南接北勇家村,西南緊鄰泊子村,北隔一條大河即是城陰村。故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城墻已平毀,現(xiàn)改為農耕田。陶耳杯,漢代,泥質灰褐陶,橢圓形,兩側各有一弧形耳,平底。用途:古代一種飲器,可用來
-
古蘊乳山丨漢代往事 置縣育犁
依山傍海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民風淳樸……這些詞都是你對美麗乳山的描繪嗎?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這方我們引以為傲的土地在漫長的時光中經歷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讓我們探尋歷史的足跡,一起去感知~【昭明鏡】正面光滑平整,背面有精美紋飾和銘文。昭明鏡是漢代流行的一種青銅鏡。【陶耳杯】古代飲器,可用來飲酒盛羹,流行于兩
-
《乳山民間文學》追昔撫今育犁城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在乳山境內置育犁縣,隸屬青州東萊郡。縣城在育黎鎮(zhèn)城陰村南、乳山河西南。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并入東牟。傳說那時全國的人都向往東方,富人紛紛涌向膠東,懷著朝圣般的心情,來這日出之地。而育犁則成了東來西往的大驛站,來了就得消費,過往客人留下了不少銀子。當時的育犁城,城區(qū)面積很大,城內公共設施優(yōu)良齊全,財政余銀還是挺多的。有一任縣太爺,人們勸他到上
-
乳山十大古遺址——葛口礦冶遺址
現(xiàn)場查看葛口礦冶遺址位于乳山市馮家鎮(zhèn)葛口村西的西山腳下,三面環(huán)山,該遺址是2009年4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調查發(fā)現(xiàn)的,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00米,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遺址北150米有條東西向田間路和一條自然水溝,東南20米處有一小型水庫,南50米處有一條水溝,由西向東流入水庫內。現(xiàn)場調查據(jù)調查,在村西山坡上有一口早年廢棄的礦井,周邊有很多廢銅殘渣塊和陶片,
-
這里是乳山道教圣地,小商販修建圣水宮,傳說感人至深!
乳山市圣水宮風景區(qū)又名玉虛觀,為昆崳山名勝之地,俗稱小昆崳。位于山東省乳山市馮家鎮(zhèn)孔家村西北一華里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由乳山市旅游局聯(lián)合威海眾媒傳媒組織的“藍色海岸,紅色故里——乳山邀請你!”活動之“我愛最美乳山的N個理由”采風行,走進玉虛觀,感受道教重地的美麗傳說。在觀里,工作人員蘭仁忠介紹了這里與道教的淵源和景點,重點介紹了這里的一個故事傳說。這里原有一廟名“娘娘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