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嗎?
“南陽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嗎?”
南陽,對楚文化的形成肯定有重要影響。因為,楚國的第一個國都,在現(xiàn)在南陽域內(nèi)的淅水縣,古時稱丹陽,因其在丹江之陽。
如果更準(zhǔn)確的說,楚文化還包含有重要原始基因——如淮夷因素、古籍熏陶、江漢特色、蜀苗融入等等。
一楚國,是周公所封的羋姓之國。
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奉顓頊為祖。而顓頊,又是少昊的后裔。
《國語.楚語》說:“少昊之衰,九黎亂德。”九黎的頭領(lǐng),是蚩尤,帶頭鬧事的就是他。在擺平了蚩尤之后,顓頊才成為東夷集團領(lǐng)導(dǎo)人。
顓頊后裔的祝融八姓,以及《史記》記載的陸終六姓,原來都生活于黃河流域下游一帶。
楚之羋姓,一定曾居于此,這從古代地名上即可看出——衛(wèi)國境內(nèi)有“楚丘”,在今河南滑縣東;宋境之內(nèi)有“戎邑楚丘”,在今山東曹縣東。
西周初年,發(fā)生“三監(jiān)之亂”,《逸周書.作雒篇》載,山東南部、河南東部的一些小國參與其中,聲勢極其浩大。這里面,有不少淮夷之國,包括楚國的祖先在內(nèi)。
周公代成王發(fā)布《大誥》,起兵平定“三監(jiān)之亂”,打了三年,除了打垮“三監(jiān)”之外,還滅了“熊盈之族”十七國、濰水地區(qū)九邑。《孟子.滕文公下》更狠,說周公一舉滅掉了五十國。
“熊盈之族”,就是楚國的前身。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曰,周公東征的十余器金文中,有《令殷》,其文為“于伐楚伯”,所記錄即為此事。“熊”,即“楚”。
“熊”,或曰“楚”被打敗后,周公并未趕盡殺絕,而是通過“封建親戚”,把熊族之“楚”遷到了丹水流域。
《史記.楚世家》略去了熊族之“楚”參與“三監(jiān)之亂”一段,而說:“熊繹當(dāng)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子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這就是楚國立都于丹陽的起因和過程。
二之后的西周二百多年間,天子諸侯之間大體平穩(wěn),丹陽的楚國,也沒更多話可說。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東遷,西周的好日子到頭了。
司馬遷,根據(jù)《春秋》經(jīng)傳、《國語》、《春秋歷譜牒》等,在《史記》里,做了一個《十二諸侯年表》。這個表,起于共和元年,止于周敬王崩,也就是從公元前841-477年。所謂“十二諸侯”,是齊、晉、秦、楚、宋、衛(wèi)、陳、蔡、曹、鄭、燕、吳。
在這十二諸侯國中,又有冒尖的,被稱為“春秋五霸”,關(guān)于誰是五霸,說法不一,但無論如何,都有楚莊王。
后來,進入戰(zhàn)國時期,各路諸侯又有縮減,只剩下七國——秦、魏、韓、趙、楚、燕、齊。
《史記》里,有《六國年表》,把秦算作參考系,于是為后“六國”。自周元王元年至秦二世死,即從前476-前207年。里面也有楚。
從春秋到戰(zhàn)國,楚國可以說一直算大國強國,從某種意義上說,真的擾亂了中原局面。但同時,楚國也一直危機四伏,所以也一直在遷都。
楚文王,前689-前675年在位,將楚國都城從丹陽遷到郢都,于今湖北荊州西北一帶。當(dāng)然,是為了便于對江漢地區(qū)的統(tǒng)治和管理。
楚昭王,前515-前489年在位,被吳王闔閭攻破郢都,于是遷都到鄀都,今湖北襄陽東南一帶。
楚惠王,又稱獻惠王,前488-前432年在位,因為自己住在“鄢郢”,所以遷都至此,倒是距離鄀都不遠;后經(jīng)白公勝亂楚,公子高和沈諸梁平亂,楚惠王復(fù)位,又復(fù)遷回郢都。
楚頃襄王,前298-前263年在位,都城被秦軍攻破,被迫遷都“陳郢”,在今河南淮陽一帶。
楚考烈王,前262-前238年在位,出 于避秦之因,先把都城遷到巨陽,于今安徽阜陽以北;后又遷都壽春,現(xiàn)在安徽壽縣域內(nèi)。
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滅掉了楚國。
三“楚文化”如何定義呢?
楚辭?楚地神話?服飾?飲食?民俗?等等,大概都包括。
那么可知,“楚文化”中,最重要的還是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原始基因,這是從“熊盈之族”就帶來的;另外,顯然也吸收融入了江漢地區(qū)和蜀苗文化的諸多內(nèi)容,楚成王時,已“楚地千里”;楚國定都丹陽,轄內(nèi)已包括湖北相當(dāng)大部分,后來幾次遷都,都離不開與中原文化和江淮文化的融合。
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王子朝奔楚,是帶去了無數(shù)周廷典籍的,這對“楚文化”的形成,一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楚文化”的原始基因、江漢特色、蜀苗融入、中原融合、史籍熏陶等等,一個因素都不可或缺。
舉例說,現(xiàn)在出土的諸多楚簡,記錄的都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內(nèi)容。
Hash:126367cf2c7ff07afc231d82dbd111a89d610e18
聲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