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大人說“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
小時候不聽話時,大人總是會拿一些恐怖的童謠來嚇唬小孩,其中“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應該是許多小伙伴小時候最常聽到的童謠,這句話還有后半段:走路啪啪響,專吃小孩子。
一般情況下,小孩聽到這個童謠再大的情緒也會被壓下去,仿佛再哭鬧,就會被大人扔出去喂這個“怪物”一樣。(有沒有同款的小伙伴)
那么,作為許多小伙伴的童年陰影,在自然界中到底有沒有符合描述的動物呢?我們來找一下。
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首先,我們從紅眼睛找一下。在我們?nèi)粘I钪薪佑|到的動物眼睛基本上都是黑白色的,這讓我們對眼睛的顏色有了一個固定的認知,所以當出現(xiàn)其他眼睛顏色時,會格外的引起我們的注意,尤其是紅色,紅色的眼睛在大多數(shù)的感受里更傾向于恐怖。
但其實,自然界中紅色眼睛的動物并不稀奇,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自然紅和病態(tài)紅。其中,自然紅的動物相對較少,這些動物天生的眼睛就是紅色的,比如紅眼魚、紅眼樹蛙等等。但是在哺乳動物天然的紅眼目前還是沒有的。
而病態(tài)紅是指動物白化癥導致的,白化癥是動物缺少黑色素導致的一種疾病,一旦患有了白化癥,動物的皮毛呈白色,眼睛的虹膜也因為缺少黑色素從而呈現(xiàn)紅色,比如人工飼養(yǎng)下的許多兔子就是這樣的:
白化的動物由于在自然界中更容易暴露自己,所以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很難在野外正常的存活。因此,人們口中“紅眼”的動物很可能不是紅色的眼睛,而是臉部有鮮艷的紅色。
至于“綠鼻子”,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綠色的鼻子都是不存在的(現(xiàn)存的動物中),所以綠鼻子與紅眼睛都有可能是顏色鮮艷的面部。說到這里,不禁讓我想到我國京劇中的臉譜:
再結(jié)合最后的四個毛蹄子,這種動物應該是一種面部顏色比較鮮艷的哺乳動物,而放眼整個自然界中,能夠與這些描述比較接近的動物確實是有的,它就是山魈。
山魈是如何跑到我國童謠中的?山魈是一種面部顏色非常鮮艷的靈長類動物,它有著四個“毛蹄子”,眼睛雖然不是紅色,但是也呈橙紅色,再加上鮮紅色的鼻梁從眼睛中間一直延伸到鼻孔,也會一定程度的渲染眼睛的顏色,因此,山魈也比較符合“紅眼”這一描述。
至于綠鼻子,山魈確實沒有,它是它的鼻梁比較的細長,藍色的臉頰也比較的狹長,從遠處看,像極了一個藍色的大鼻子中間有一抹紅色。
最關(guān)鍵的是山魈面部的特征和顏色的組合,像極了一些書中對鬼魅的描述,這讓山魈平添了幾分恐怖的色彩。不過,還有一點,那就是山魈是非洲獨有的一種靈長類動物,而這首唬人的童謠是我國古代的,按理說我國古人不可能看到山魈,為何有了關(guān)于山魈的童謠呢?
這個就與歷史有關(guān)了,雖然古代交通不便利,但是從已有的記載看,在我國唐朝就有一位名為杜環(huán)的旅行家到過非洲了,在他撰寫的《經(jīng)行記》中詳細的記載了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跨越亞非大陸的全過程。
因此,在我國其實從唐朝開始就有人親自到達過非洲,并且回國后寫成書,這樣一些國內(nèi)沒有的動物自然也會在里面提到一二,所以,山魈應該就是古代去過非洲的人回來描述的。
山魈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山魈是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猴科動物,它屬于猴科獼猴亞科山魈屬,最早是在1758年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首次描述。從外觀上看,山魈有著鬼魅似的面部,而這也是它山魈名字的由來。
與其他猴科動物一樣,山魈也是典型的群居動物,而且是目前已知群落 最大的動物之一,一個山魈群平均就有多達600只的成員,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山魈群成員超過了1300只。盡管山魈群很大,也是只有一頭強壯的成年雄性作為首領(lǐng)統(tǒng)治的。
作為體型最大的猴科動物,山魈生性好斗,除了首領(lǐng)之爭時會爆發(fā)大戰(zhàn)外,不同群落之間、與食肉動物之間的戰(zhàn)斗也是時有發(fā)生的。山魈有著粗壯的前肢,可以爆發(fā)出3倍于成年男子的臂力,再加上它們尖利的爪子、鋒利且長的犬齒,即使年前的花豹遇到它們都要退避三舍。
由于本身的戰(zhàn)斗力比較強悍,所以作為雜食性動物的山魈,并不僅僅滿足于植物性食物和昆蟲,只要有機會,它們會捕殺豪豬,甚至是更大的脊椎動物。
總結(jié)“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走路啪啪響,專吃小孩子”這首童謠描述的看似是存在于傳說中的虛構(gòu)的生物,但其實在現(xiàn)實中還是能夠找到原型的,從描述看,最符合原型的就是山魈了。
雖然它是非洲的動物,但是我國古代早在距今約1200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人到達過非洲了,所以帶回了一些我國沒有自然分布的生物的描述也是正常的。只是這些旅者也沒想到,人們會拿這些動物編成童謠來嚇唬小孩子。
Hash:aa54d2e6568680400dda3b4626a3b2c466c05471
聲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